主题开始: 高盛在中国的种种“劣迹”正逐一暴露 Gwaiter.com 致国企巨亏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最引人注目的陈年旧案是当年的中航油巨亏案。2004年底,当中航油(新加坡)在国际原油衍生品交易中巨亏40多亿元人民币时,大部分媒体的焦点都集中在事件负责人陈久霖身上。 如今的“欺诈门”事件后,很多人突然发现,当年指导中航油(新加坡)进行交易的正是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高盛作为投资顾问指导中航油看跌油价的同时,却积极在国际市场做多油价,暗中进行反向操作。 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曾经作为中航油(新加坡)事后聘请的衍生产品专家顾问,对中航油与高盛之间的合同与交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专业结论是,高盛在与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远比在本土的问题严重得多。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告诉记者,2007年,高盛发表报告,称原油要涨到200美元一桶,当时中国“拼命购买”了价格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还与深南电、东航等中国企业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了当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 高盛此举一箭双雕,不但给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造成了损失,还使得深南电、东航、南航等企业出现巨亏。据悉,有的公司在“对赌协议”上的亏损额要远远高于当年的中航油。 推银行改制 “高盛在中国赚了很多钱。”李国平盘点了很多高盛在中国的行为,比如曲线进入房地产,推高房产泡沫,比如通过控制养猪的产业链,为“狙击”中国农业做准备。 而其他媒体还披露,高盛通过一些手段进入西部矿业、双汇等公司,在这些公司上市后抛售套现,获取暴利。 “那些都是具体的事例,我认为,高盛在中国最‘恶劣’的行为就是推动银行改制,使得银行资产被贱卖。”李国平说。 “2002年,高盛曾发布报告称,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债务高达40%,当时所有的研究都表明,这四家国有银行的债务均不超过20%。”李国平介绍,高盛把中国银行业的问题说得非常严重,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银行业改制。 有媒体透露,在2004年,中国国有银行进行改制时,高盛又陆续发布报告,说中国银行业坏账太高。结果高盛等国际投行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国有银行上市的股权。 “如果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只有20%的话,没有必要一定要改制,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等方式来改善。”李国平认为,“中国国有银行改制的代价太大了,花了高额的手续费给高盛等投行,又以很低的价格将股份卖给它们。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时,高盛等华尔街公司就赚了 1300亿元人民币。” 推高中国经济泡沫 在周世俭看来,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高盛也出了“馊主意”。 从2003年开始,梁红、柯蒂斯等高盛的经济学家和高管就经常撰文,建议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游说人民币升值最为起劲的美国财长保尔森,也是出身高盛。 李国平说,高盛还有“捧杀”中国的嫌疑。例如,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2001年首创包含中国的“金砖四国”概念。“高盛通过提出这些概念,在中国得到很大信任,顺利地拓展业务,”李国平说,“但这些概念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资金关注的热点,带动热钱进入推高了资产价格,进而产生泡沫。” “高盛在美国的问题不是大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中国。”黄明说。 总0跟贴⇩ ![]() |
Gwaiter.com |
谢谢您的阅读 (总0跟贴) 跟贴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