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开始: 我所见过的对日本车最详实的分析 Gwaiter.com 就目前来说,中国国内有很多家日本汽车合资企业,这其中就有丰田、日产、三菱、本田、马自达等,其中广州本田系列2.0~3.0的排量为20多万至30多万不等,雅阁系列和奥得塞系列,以及10万元以上的飞度系列 9.98万元~10.98万元,丰田威驰系列从12万元~17.5万元不等,以及花冠系列17.5万元~20.38万元。日产的阳光和新蓝鸟系列以及帕拉丁系列都是20多万元左右。马自达M6的价格也为21.88万元~26万元,三菱帕杰罗的速跑也是29.9万元。 我们再来看看以下欧美车的系列。具有百年品牌的别克系列也是从20万至30万不等,而质量可靠的大众的帕萨特系列也不过是20万左右,我们知道着重汽车安全设计的先导者有沃尔沃和雪铁龙,而雪铁龙的塞纳2.0也不过18万左右,同时具有百年品牌的另一个美国品牌福特蒙迪欧2.0,此款车据说在汽车的发源地欧洲是最热销的车型之一,而且全部是美国散件组装,也只不过卖个23万元左右,而福特嘉年华只有8万元左右却也很少有人问津. 再从越野车说起,北京jeep2.5只卖13万元左右,要知道越野车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创造出来的,在我们国家的词典中吉普车就是越野车,它是来源于美国克莱斯勒的jeep越野车的译音,而它却受到中国人的冷落,让我们看一看三菱帕杰罗速跑和本田CR-V和帕拉丁哪一款的车不是20多万元,有些人会说北京jeep是老车型,它们却是刚刚上市,那么大切诺基又怎么说呢,据说大切诺基的销售价格应该卖到70多万,由于中国人的误解以及种种原因,价格被定到了50多万元,很多中国人识货的人并不多,有人会说美国的大切诺基贵,也就是美国车贵,其实不言,要知道帕杰罗和帕拉丁和本田CR-V以及丰田的陆地巡洋舰与大切诺基比并不是一个档次和同一个级别的产品,风格也不一样,另外还有沈阳的金杯通用的雪佛兰系列“开拓者”中的一款车才卖到17万元左右,要知道美国的雪佛兰“开拓者”等系列在美国和欧洲都是销量看好的车型,难道美国人和欧洲人都是傻子,还是他们没有中国人精明,我认为非也,有些人说日本车在美国和欧洲卖得都特别好,要让我说这是一种误解,我来向你们说一说为什么日本车在美国卖得还可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美国有很大的购买群体是留学生和外来移民,以及美国的穷困人群(因为美国也有穷困人),由于他们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钱,不考虑身份和地位,但是作为一名美国人又离不开车,而欧洲车贵且名牌多,所以只能首选日本车,等待以后地位和身份改变了之后再换美国车或欧洲车,要知道真正的美国人以开美国车而自豪,再加上美国政府又大力地给予了日本汽车业的特殊照顾,从而成全了当今的日本汽车业,要知道日本丰田汽车的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美国。 另外我要说的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厂的产品大部分还是销售在美国本土,同时销量也远远超过所有日本汽车在美国销量的总和。让我们再说说日本车在欧洲的表现,据统计在欧洲日本的所有汽车在上世纪80、90年代之间有一个销售高峰,后来一直至今业绩不佳,并且欧洲的汽车市场也是所有日本汽车厂商最头痛的地方,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车以价廉物美的广告和造型打动了一些欧洲客户,结果欧洲用户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日本的汽车虽然比欧洲车便宜,但是性能和耐久性却比欧洲车差了许多(因为欧洲人用过太多的汽车也能知道汽车的好与坏,日本车是蒙不了欧洲人的),就连欧洲汽车协会的主席都在说,日本生产的汽车质量正在接近我们欧洲汽车的质量,我想对于他来说他绝对能够知道哪个国家生产的汽车好与坏,为什么中国人对日本车情有独钟呢,原因是中国人早期生产的汽车质量太差,最早让中国人看到的所谓好车是大批量进入中国的日本汽车,这让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些人无知的说日本车世界第一,让我打个比喻解释一下这一现象,我们国家的用户就像小学生,而日本车就像是小学老师,而欧美车是我们的大学老师,小学生在上小学时会认为我们的小学老师最伟大,直到他们上大学之后,才发现小学老师并不是知道得最多的,当小学老师把一个字写错或读错时小学生也是认为对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的所有品牌(包括丰田、日产、三菱、本田、马自达、五十铃、大发等)2001年在欧洲的销量不如德国大众一家在欧洲的销量,只与法国的百年品牌雷诺的销量的 10.4%相当,其原因主要是世界名车尽在欧洲,所以日本车蒙不了欧洲人,欧洲车是各具特色,并且欧洲没有美国那么多的外来移民,以及欧洲各地也不像美国政府那样照顾日本汽车业。 让我们再讲个真实的笑话,以前我家门口有一条马路的支线,有一天有一列结婚的车队从门前路过,邻居们就在路旁观看,其中一个带小孩的邻居也在看,当这一队婚车慢慢开过之后(全部是各种轿车),后面跟着一辆运货的拖拉机,孩子的母亲问小孩说:“儿子,哪个车好?”就看那个小孩用手一指那个拖拉机说:“这个车好。”逗的大伙是哈哈大笑。我们笑小孩的无知,是因为我们这些大人知道拖拉机和轿车的价格,但是小孩不知道它们的价格,他只知道他喜欢拖拉机的外型和它的声音,这说明了这些大人们能从外型来分辨车的种类和等级,如果让他们更进一步地来分辨汽车的品牌,他们也会分辨不出好坏和等级,这也说明了我们不要被日本汽车的外型所迷惑 从质量来说,我们从夏利与桑塔纳、富康或捷达比,夏利比桑塔纳的质量差多了,这说明日本车比欧洲(德国)车差多了。因为夏利的原型车(厂商)是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而捷达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往下就不用我说,只要略懂一点车的人都说:夏利车是特别囊,而捷达却是特别耐用,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夏利的质量时,我与一位正在修理夏利的二佰伍修理工闲谈,我试着问他夏利好还是桑塔纳好,这位换件工(所谓的修理工)说夏利好,我问为什么,他说夏利是日本车(言外之意,日本车比德国车好)。可见人们盲目崇拜日本车到达什么程度,修理工都如此,何况老百姓了。以下用例证和实事来说明日本车的质量。 日本三菱的帕杰罗的刹车油管事件(设计问题),帕杰罗挡风玻璃在高速时破碎把人吓死事件(质量问题),美国的消费杂志做过的试验证明,帕杰罗在高速转弯时容易翻车以及中国很多帕杰罗翻车的事实(设计问题),原因是三菱帕杰罗为了追求造型美,把它设计得比其它越野车车身高而忽略了安全性。我们知道,越高的物体运动时越重心不稳。各位朋友可以看看切诺基和雪佛兰SUV以及越野车中的劳斯莱斯、英国的陆虎都不把车身设计得很高的主要原因,还有丰田的霸道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后车轴断裂事件(质量问题),还有五十铃的转向部件磨车体事件(设计问题),三菱大货T850的后桥断裂和发动机易损等各种事实(质量问题),丰田跑车在沈阳撞墙之后安全气囊并未打开事件(质量问题),以及早期的本田雅阁不叫雅阁而叫阿科德,早期的阿科德在欧美人们把它叫做事故车,因为这款车常常翻车,原因是本田公司把这款车的速度提上来了,但是稳定性和安全性他们却做不到,所以常发生翻车事故。 再就是本田汽车的VTEC发动机所带来的噪音是世人皆知的,有些外行人把本田汽车加装了隔音装置,还无知的说自己的车有隔音装置,他哪里知道他的本田车再加装了隔音装置之后,才能达到如别克和奥迪没有加装隔音装置的静音效果,真是外行如“大头”。据本人了解,中国人对待本田汽车还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来源于人们早期使用的本田摩托车。我想说的是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商,他们每年投入的广告费用要比美国的通用投入的广告费用还要多,如本田公司会跳舞的机器人以及本田公司的太阳能汽车以及世界摩托车大赛的冠军夺取,其目的就是让人们误认为本田公司拥有最尖端的高科技领域,能够领导汽车技术新潮,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本汽车公司不像欧美汽车公司那样卖车就是卖车,他们在卖车的同时还创造出一种气氛,就是让人们误认为他们的车快还省油,这个部门只有日本本土的厂方设有的部门俗称(蒙人部)。本田公司经常会花巨资购买其它厂家或某研究部门生产出来的尖端产品,经过交易打上自己的HONDA来骗取民众,同时还经常发布虚假信息。 有证据如下,在德国大众生产出三升路波的柴油轿车时,本田和丰田几乎同时向全世界发布他们生产出来了百公里油耗三升的汽油轿车,其目的就是让中国人认为只有日本的车才是最省油的,这个地位不能让别的厂家取代和改变,否则他们的销量将会大减,另外日本丰田和本田为了提高自己的档次,竟然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加了他们的蒙人行列,如本田生产的燃料电池SUV车则是“小泉”的专用车,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本田汽车没有豪门使用的历史,因为日本首相坐尼桑(如德国总统坐大众、法国总统坐标志、美国总统坐凯迪拉克、英国女王坐宾利或劳斯莱斯等现象)。 另外我要说的是宝来1.8T,它的加速比任何一款 2.0~3.0的广本雅阁的加速性都要快,还比它们省油,极限速度也比他们高,质量也比它们强。还有一个有力的事实说明,日本车的设计水准并不行。因为日本目前最好的车是凌志汽车,而它是由意大利人设计的,我要问一问日本的汽车技术人员,你们的技术力量这么强,怎么最好、最高级的车是意大利人设计。有一个现象是在高速公路上日本本田和丰田车常常是超过其它车,这不能说明它们的车快,只能说明这些司机常常把油门踩到底了,如果开欧洲车的司机你们也把油门踩到底,速度不比他们差,我认为同排量的欧洲车几乎可以超越所有同排量的日本车,而且安全性要高于日本车,如捷达王1.8、帕萨特1.8T、宝来1.8T、奥迪1.8T、和塞纳2.0的极限速度都高于本田雅阁2.0,而且本田雅阁还是可变气门的VTEC发动机。 第三个问题我们再谈一谈日本车到底省不省油。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就出现日本车省油这一错误的观点,原因是中国的所谓汽车专家不懂车。我们知道决定汽车省油有四大因素:第一,车的重量;第二,排量;第三,设计先进;第四,进排气的开启时间和点火时间。当时的日本车省油的原因是他们设计不出大排量的豪华轿车,普遍为小排量车,如夏利、奥拓等车型,他们与美国的凯迪拉克和奔驰车比肯定省油,原因不是他们车设计先进,而是他们的车小、排量低,如今同排量、同等重量的日本车与欧美车(1.6升以上)相比不但不省油而且费油。另外我们通过下面的实例来说明即使个别日本小排量车比欧美车省油也不能买的道理(省的油钱不够修车)。 以塞欧、羚羊和夏利 2000为例,它们的油耗分别为百公里5.1、5.0和4.9,即百公里的油耗相差为0.1升、每千公里差1升、每万公里差10升、每十万公里差100 升,我们知道轿车如果开到10万公里就得大修,而10万公里相差的油钱为100×3.26=326元钱,想一想,朋友们,如果你们选的车省油而质量不行, 326元钱远远不够修车的,如夏利10万公里早已零散了,远不够修车的,而捷达和富康这种车虽然费一点油,但是人家这种车10万公里几乎不用修,我的观点是省的油钱不够修车的,所以这种车是不能购买的。另外汽车的安全性也不一样,也就是开日本车的司机被撞死的几率要大,此外档次、地位和挣钱额也不如欧美车,使用寿命也不如人家,到最后汽车报废时夏利的价格为2~3千元,而捷达却是1.5~2.0万元,算来算去怎么也是使用欧洲车划算。 另外汽车百公里油耗的60公里/小时与90公里/小时的等速油耗是不一样的,日本车往往把60公里而不是90公里的等速写上,让人们误认为它们省油,例如雅阁2.0在60公里/小时为6.9升/100公里、90公里/小时为7.4升/100公里。另外要说的是,欧美汽车更新换代速度慢的原因是他们设计出汽车后并不是马上推向市场,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多少万公里的测试,发现毛病后再修改,直到完美之后才推向市场,如奔驰和宝马车,而日本的汽车只要设计出来就会马上推向市场,所以他们的更新速度快,而中国的百姓却成了日本车的牺牲品,而当你们发现他们的车有一定缺陷时,他们已经生产出第二代,可见坑人不浅。忠告中国民众不要成为日本汽车厂商的“大头”消费者。 如今有些日本厂家自己已经活不下去,纷纷黄了或投靠了其它的厂家,如大发(生产夏利的)和日野让丰田收购,富士投靠尼桑,而尼桑却投靠了法国雷诺,三菱投靠了美国的克莱斯勒,五十铃和马自达投靠了美国福特,原来的日本十几大汽车公司,如今只剩下丰田和本田,丰田还可以活一段时间,而本田的好时光只有十几年,主要原因是捡来的和骗来的不会长久。 可能有人说:你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我的最大目的就是让中国民众不要过了十年以后才发现日本车不过如此,如果再给日本车十年机会,那么中国民众的损失也太大了,不要把日本汽车神化了,试想一下,如果日本汽车垮台了,日本的钢铁业、机械加工业、电子业、化工业等将受到重创,从而将给中国带来机会,到那时日本的经济将严重滑坡(有可能因为我的这篇文章日本的汽车相关产业十年之后失业近10万人,中国的汽车相关产业有可能上岗百万人,中国的经济将特别繁荣)。如果日本的经济像朝鲜那样,到那时再有十个小泉纯一郎他也不敢再去参拜靖国神社,把日本的经济搞垮是防止日本人猖狂和发动战争(一个不承认错误的民族早晚还会犯错误)的最有力办法。 总2跟贴⇩ |
Gwaiter.com |
谢谢您的阅读 (总2跟贴) 跟贴开始: |
笔者有所不知,一分钱一分货,廉价的商品必然是低档的,高价的你说贵,低价还嫌不好。日本的产品是按地区情况生产的,高档货是本土和美欧,日本的本土车壳体是不锈钢板,为中国生产的就不是不锈钢了。因为中国没有那样的购买力。16比9的高端电视在中国上市不久就撤市了,因为中国人买不起。而欧洲现在已经普及了16比9的电视。当然只能到欧美市场销售了。把最好的东西统统销往国外的,从吃穿用,到住行,高档的全为外国人所有,仅有中国一国吧,我们的国家是否有什么问题?难道不应自省吗?看到日本逐渐从中国退出市场,仔细分析都是无利可图的低端市场。难道我们自己不应反思? |
顶]中国人应该做的!!! |
Gwait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