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 + D 收藏本页
不能专心论坛
欢迎光临,请登陆注册
当前路径:不能专心论坛 / 分类浏览 / 真情实感 | 发表新文章
自称中产的中国老板们 - 真情实感 - 浏览文章 - 不能专心论坛 - 不能专心多功能集合网站
主题开始:

自称中产的中国老板们

Gwaiter.com
来源:金融时报

  我和方兴东约在上午10点见面,见面地点就在他的公司总部──北京西北部大学区一个名为“创业广场”的地方。

说是“广场”,其实就是一个小院子,我进门时,正好赶上一批建筑工人扒院门,因为我已经有些迟到,所以我就不顾劝阻,冲过门去,但心中未免有些嘀咕:院门千万别在我进门时倒塌啊!

方兴东在摆设简朴的办公室里与我握手,寒暄,交换名片。我递给他一张名片,他递给我两张:一张是“博客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另一张是“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兼董事长。

我们聊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见他,见他之前,我读过他的一些文章,但“文如其人”这句话显然不适用于他,他行文有条有理,文采飞扬,但他讲话却有些急不择词,言不达意,但不管怎么说,他很健谈,滔滔不绝,像赶路一样匆匆说着,直到遇上了我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自我定位的?你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呢,还是属于精英阶层?”

他愣在那里,愣了十来秒钟,然后尴尬地笑着说:“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但很快他又找回了自己:“说实话,我现在的正式身份还是学生,我的博士论文还没有答辩。每年新学期开学,我还要拿着研究生证,回到清华大学去注册。但政府现在鼓励学生创业,所以我就创办了这两家公司。”

老板也是中产?

“魏城先生:

你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系列文章有典型意义吗???你几乎写的都是超级老板,是橄榄的尖端,不是中间部分,属于资产阶级了吧!”

这是我的《中国中产阶级调查》系列之六发表后,一位读者给我写的电子邮件。

三个问号,凸现了这位读者疑问的强度;“超级老板”,指的大概是《言之不早的新世纪》一文中的主人公陈年。陈年过去是企业高管,现在的确是“老板”。更不好意思的是,这一集我还要写“老板”:上一集是“年代子系列”的最后一集,顺便写到了“老板”;这一集是“职业子系列”的第一集,专门写“老板”。

我迟疑了几天,然后给这位读者回了信──

“谢谢你的来信!

中国目前还是把中小型企业的老板划为中产阶级,所以我也采访了一些老板。陈年新创建的‘我有网’不能算大型企业,所以我写了他。

周一的这一集我还是写中小企业的老板,但余下的几集我想写写企业管理人员、律师、医生、教师、文化人等。

谢谢你的指点!”

其实,什么样的“老板”算中产,我现在仍然吃不准;复信结尾的“谢谢你的指点!”也不是客套话,因为这位读者的质疑确实逼着我思考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后来我觉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值得好好探讨一下,甚至值得自成一篇文章。

众所周知,老板也有大小,身价数十亿的大老板,无论中外,都不能算“中产”,肯定属于这位读者说的“资产阶级”;至于小老板,在中国其实就是个体户,或雇几个帮手的小业主,其中不少人谋生艰难,能否划入“中产”尚成疑问,更别谈什么“资产阶级”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概那些不大不小、企业规模介于中间的老板,在中国才应算“中产”吧。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教授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列举了中国中产阶级人口的几大社会构成,名列第一、第二的就是1978年以后新生的私营企业家和乡镇企业家,以及某些经营状况尚属不错的小业主、小商贩和其他类型的个体户。周晓虹还提供了一些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底,中国大陆的私营企业达到243.5 万户,其中能够称之为中产阶层的投资者为622.8万人,个体户总户数则达2377.5万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也对我说,中产阶层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有产的,一部分是被雇佣的,第一部分人在国外就是中小企业主和中小农场主,在中国就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第二部分人就是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

该所副研究员张宛丽则认为,界定企业家所属社会阶层的标准,除了企业规模之外,还有一个标准:那些关注于个人事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企业家通常属于“中间阶层”,而那些通过对社会的重大影响来实现个人价值的企业家则是“精英阶层”。

张宛丽拒绝使用“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类概念。

我这次去中国采访,也采访了一些民营企业家。有趣的是,我采访的大大小小各类老板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属于“资产阶级”或“精英阶层”,与许多高级白领忙不迭地否认自己是“中产”不同,这些老板们通常都会斩钉截铁地说,他们不过是个“中产”。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怕露富的“中庸”文化?也许是因为“先富起来”的老板们对“社改”、对“文革”依然清晰、鲜亮的历史记忆?也许是因为“资产阶级”或“精英”这类词蕴藏了太多的政治含义?总之,中国的白领更认同“小资”,中国的老板更认同“中产”,中国没有人自称“精英”,中国更不存在“大资”(资产阶级),至少没人敢认领这顶在“失物招领处”积尘了三十年的帽子。

“我可不就是中产嘛!”

“能不能冒昧地问你一下:你平均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一直侃侃而谈的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面对我这个问题,一下子卡壳了。

为了避免冷场,我马上补充说:“对这个问题,你可以选择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那我就选择不回答吧。”洪晃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洪晃递给我的名片上写着“CEO”,但她手下的人都管她叫“老板”。不管她的身份究竟是该公司的出资人,还是领薪水的高管,也不管她收入到底有多少,她一口咬定自己是“中产”:“从收入上来讲,我可不就是中产嘛!”

不仅如此,用她的话说,她编的几本杂志都是以“中产阶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我们编的《乐》杂志,主要就是谈论中产阶级的吃喝玩乐。”

不过,洪晃又补充说,“收入是中产,并不意味着我也具有中产阶级心态。在意识形态上,我也许更认同无产阶级。虽然我们杂志的读者是中产阶级,但因为我搞的是创意产业,我必须比中产阶级超前一些,因为中产阶级的价值观通常是保守的。”

姜强的名片上也写着“CEO”,但他肯定是他名下几家公司的主要股东。

在北京东部时尚的“中央商务区”(CBD),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商住两用物业群,名为“现代城”。我和姜强就在“现代城”楼下的一家咖啡馆见面约谈。

如果按通常的看法,姜强早已超越“中产”: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曾经把他与陈天桥、丁磊等人并列,写入“2003年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人物志”;他在 1994年创办的山东宏智广告公司,其经营业绩早在1999年就已位居中国民营广告公司首位;2003年1月,宏智广告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借壳上市,开创了中国民营广告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先河……

但一贯低调的姜强,却不认为自己属于“资产阶级”或“精英阶层”,“咱最多算个中产,”他用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说。他甚至不把自己看作“企业家”,“咱就是个做企业的,”他淡淡地说。

姜强是山东济南人,原来在大学当教师,1992年,也就是邓小平南巡那一年,姜强下海,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在随后商海浮沉的14年中,姜强的经营范围,从电脑跳到广告,又从广告跳到手机电视;他的公司总部,也从山东济南搬迁到北京;他名下的公司,名字也不断变幻,最新创办的公司叫“中网视讯”,办公室就在我们所在的咖啡馆的楼上。不过,用姜强的话说,在他那看似大跨度的经商轨迹跳跃中,又有其内在的连续性:“我这些年来做的,都是广义的传媒,大传媒。” 他一边呷着咖啡,一边说。

尽管姜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但中国学者仍然把他和像他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划为中产阶级,其理由有二:其一,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总体而言仍然相对较低,其社会影响也相对较弱;其二,这些民营企业家本人均不认同“资产阶级”或“精英阶层”,而更认同中产阶级。

如果说姜强都属于“中产阶级”,那李恭觉和巨国青这对夫妇就更谈不上“资产阶级”了。

李恭觉和巨国青如今在北京古玩城开着一家“夫妻店”,他们约我“到店里聊聊”。

我真没想到,北京古玩城有这么多店铺!他们告我,店在四层,但我在四楼转了好几圈,才找到了他们那不起眼的小店。之所以说“小”,是因为店铺里除了只容两人站立的柜台和只容三、四个顾客观赏的前厅之外,并没有太多摆放古玩展品的空间,前厅后面的休息隔间更小,只能容一人正襟危坐,前去采访的我,只好坐在连接前厅和休息隔间的一条狭窄的通道之中,调过头去先与太太谈谈,转过头来再和先生聊聊。

这对夫妻也是山东济南人,丈夫李恭觉原来在新华社山东分社当记者,妻子巨国青则在山东大学外文系学英语,2001年,女方大学毕业后,两人决定自己创业:去北京,开一家古玩店,“好好地利用一把”中国中产阶级中新兴起的古玩热!

在古玩界,他们算是半路出家,但他们潜心钻研,后来居上,终于成为业内公认的行家,尤其在元代青花瓷领域,他们如今已小有名气。巨国青对我说:“自 2001年开店以来,我们前两年主要是投入,不赚钱,从第三年,我们开始赚钱了。我们如今已经在北京买了价格200多万元的房子。”

推翻“门墙”的博客

方兴东的名气,显然比李恭觉和巨国青大得多,但他四年前创办的博客网至今尚未赚钱。

“我们一直靠风险投资维持公司的运转,确切地说,我们目前仍在烧钱,但估计从明年开始,我们就应该赚钱了。”坐在堆满了书的办公桌后,方兴东对我说。

说到这里,楼外“轰”的一声巨响,淹没了方兴东后来介绍的关于博客网如何赚钱的设想──噢,“创业广场”的院门终于被推倒了。

方兴东被《南方周末》冠为中国的“网络旗手”,被《中国计算机报》评为“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大人物”,更被网民称为中国的“博客教父”,甚至“博客” 这个译名的最早出处,也来自他和他的创业搭档。但穿过这些“闪着光、带着响”的称号,我看到的,却仍然是一个每逢新学年需要赶回学校注册的学生。

方兴东似乎并不在意院子里的噪音,继续着他的赶路式讲话:“博客出现的革命意义就在于,它推翻了传统媒体对信息和思想进行过滤、编辑和包装的各类门槛和院墙,实现了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大众网络发表自由。”

他摘下眼镜,用纸巾擦了擦:“我最初就是因为受到商业力量的排斥而创办‘博客中国’的,所以我的初衷非常旗帜鲜明:我不打算让‘博客中国’商业化。但后来,我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技术就无法更新,也难以雇到网站维护人员,万一系统崩溃,我们的十几万用户的文章找不回来怎么办?所以,我一下子想通了:做博客,一定要商业化,而且一定要非常成功地商业化。我们从2004年底开始商业化,当时引入了50万元的风险投资,去年我们又引入了1100万元的风险投资。”

告别方兴东,离开“创业广场”时,我发现,不仅院门被推倒了,院墙也被推倒了,“创业广场”现在更像一个真正的广场了,尽管是一个残砖碎瓦遍地的广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记者魏城

0跟贴⇩
作者:yyskw(2006-08-22 11:11:53),[首贴]
Gwaiter.com
相关文章
政治挂帅的中国石油价格
你是哪个级别?中国贫富标准
被因压力自杀所困扰的中国高考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特色的股市 精辟!
震惊!中国威胁论竟然是中国自己制造出来的
灯红酒绿的中国,金钱与美貌的时代
年薪1万、10万、100万元的中国生活
只为手机用汉字 中国年付7.8亿
砸下56亿美元 中国工行曲线杀入台湾
12种可吸筹的技术形态
最后一跌的七种形态
外资地产巨头欲抄底中国房地产市场
被迪拜房产套牢的明星们
温家宝亲自出马 看谁还和中国过不去
红尘中的男人和女人
这一轮死扛房价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都要破产
世界杯和中国悲
神秘而恐怖:传说中的中国九大蛊术
晒一晒:中国证件大全
网友眼中的中国十大混吃等死部门
很难忍心批评《舌尖上的中国》:因为遥远所以美丽
舌尖上的中国与性尖上的中国
正在消失的中国梦
来看一些无聊的中国城市排名
茅台:一瓶酒里的中国问题
外记眼中的中国明星跳水:恐惧、阳具和硅胶乳房
李承鹏:一个瓜农的中国梦
中国,别逼我们离开你
谢谢您的阅读
(总0跟贴)
跟贴开始:
评论文章
欢迎光临,请登陆注册,如果不登陆,将会在您所发布的内容后附上明文IP地址。
心情:
内容: 特殊效果代码、论坛帮助、发贴规则,您所发布的内容必需遵守此规则,
禁止发布任何不适于在工作时浏览、不适于与家人共同观看的不健康内容,一律彻底删除处理!
附件: +加多个附件
论坛首页
本站相关
新闻热点
贴图娱乐
电脑网络
生财有道
影音下载
谈古说今
灌水休闲
命理玄机
农地私有
美食养身
交友密心
紫微斗数
新冠肺炎
推背图
少儿不宜
返回论坛首页
返回顶部
不能专心论坛 2024-04-20T18:10:4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