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开始: 民告官也不难!浙江12农民历时三年告赢省长 Gwaiter.com 浙江奉化市12位农民起诉浙江省政府违规批准土地项目历时三年最终胜诉。浙江省政府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并作出结论,宣布原行政行为不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法》,予以撤销,涉及1000多户村民的撤村建居工程被省政府叫停。 网上评论认为,在法制日趋健全的国度,人们的法制观念渐渐地形成,遇到一些纠纷老百姓善于也敢于拿出法律的武器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 判决书被珍藏起来 据报道,今年39岁的张召良是12位农民中的一位,也是其中最坚定的一位。张召良等家在浙江奉化市长汀村,2004年5月,按照当地一个地方规定,长汀村所在的地段被划拨给市土地流转中心,并出让给某地产公司作为开发商住用地,这一项目获得了省政府等各级部门的批准。 而张召良和其他村民认为,在这项工程中政府不但补偿不足,而且省政府批准的这一项目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起诉当地政府部门败诉后,2005年8月,张召良等向省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撤销省政府的决定。在申请不予受理的情况下,2006年2月,张召良等人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获得胜诉。 最终,省政府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并作出结论,宣布原行政行为不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法》,予以撤销,涉及1000多户村民的撤村建居工程被省政府叫停了。至此,张召良们历时三年的上诉终于有了令他们满意的结果。这份判决书也被张召良珍藏了起来。 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央视4月11日在《新闻会客厅》节目里专门作了张召良的访谈。 主持人称,通常说到民告官,我们最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鸡蛋碰石头。网上不少评论亦对此拍手称快,有人说,看来鸡蛋还是碰过了石头,如果‘民’不敢告‘官’就是吓破了胆的鸡蛋,如果敢于告官就是金蛋。 而张召良认为,通过诉讼能够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把哪一级政府告上法庭作为最终目的。’假如他不打这个官司,村里这样不依法拆下去,老百姓的损失更加大。他们是在用法律为政府部门纠错。 经历了三年的诉讼,他对《行政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很熟悉。 最难时自己背着人哭 张召良透露了‘民告官’的艰难。据报道,在村里,张召良一直是种田能手,也有技工证书,做过乡镇企业的机械技术员,会机械修理,还会计算机操作,每年三四万元的收入让一家三口在当地也其乐融融,但是因为三年来多次和政府部门打官司,这一切都改变了。 好多亲戚朋友怕受连累,电话也不联系了,走路遇见,当作没看见,远远就避嫌躲开了。 2005年,在官司打了一年之后,夫妻关系原本很好的张召良和妻子到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 张学良说最难时自己背着人哭过。 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 虽然官司最终胜了,但张召良认为,民告官,时间拖不起,精力、金钱拖不起,许多老百姓不去走诉讼的道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说,‘万一你打官司把事情闹僵了,更加不利于事情的解决,那不是更糟了吗。’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用协商方式,他不给你解决,万不得已才走上诉讼道路的。 张召良还认为,这次民告官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因为老百姓天生不是告状的,也没有一个老百姓天生就喜欢告状。其实像他这几年告状,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法律政策上去了,这对他这样一个不是从事这方面的职业的人来说,其实就是浪费,他更希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种地上去,投入到其它行业上去。而政府部门能够在前期和村民多沟通、多交流。 ‘把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那该有多好,现在这样一告,老百姓也损失,老百姓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政府官员为了应对诉讼,也要花出人力、财力,他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如果把这个宝贵的行政资源花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那不是更好吗?’张召良如是说。 并非‘鸡蛋碰石头’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诉讼历程,12位农民用事实证明,民告官并不是传说中的‘鸡蛋碰石头’。张召良等人所彰显的,是国民维权意识觉醒和增强,是公众由顺民到公民的嬗变。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新华社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民告官’中一个制约行政诉讼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作为原告的‘民’普遍存在著「三不’,即‘不知告’、‘不会告’和‘不敢告’。不知道法律赋予自己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辨别不了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以致无动于衷,不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了解诉讼的程序,怕报复,不敢告。而现在,张召良等12位中国农民状告省政府,用法律纠正省政府行政行为的鲜活个案,无疑会起到开启民智、唤醒民众法律意识的作用。这种启蒙作用功莫大焉,甚至已经超越了案件胜诉意义本身。所以,如何降低‘民告官’维权成本,使‘鸡蛋碰石头’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和弱势群体的自然选择,依然是一个不算轻松的命题。 总1跟贴⇩ |
Gwaiter.com |
谢谢您的阅读 (总1跟贴) 跟贴开始: |
Gwaiter.com |